人民武装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书院活动│美育浸润育新人 非遗实践启新思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01:20 来源: 责任编辑:学生处管理

为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10 月 28 日,创意与设计学院《设计基础表现》课程组教师盛罗生、徐茵带领 2025 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1、2 班全体学生,在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华商书院四会分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活动在李宏复研究员、古文胜老师、林冰老师及陶艺工艺美术师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书院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

本次实践教学是《设计基础表现》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抽象设计理论与非遗技艺、多元材料体验相结合,精心设置 “古风水墨”“非遗刺绣”“泥塑工艺” 三大实践模块,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设计形式法则,在文化浸润中激发创作灵感。

古风水墨

A2F3A

在 “古风水墨” 实践区,学生以写意手法为核心,选取梅兰竹菊、鱼虫鸟兽等自然素材挥毫创作,既初体验中国画笔墨情趣,又生动演绎了 “基本形概括与提炼” 的课程理论。通过水墨晕染、线条疏密、形态虚实的把控,学生深刻领悟东方美学 “意象” 表达的独特魅力,掌握具象素材向张力视觉语言的转化方法。

F884A

非遗刺绣

“非遗刺绣” 工坊内,学生在掌握图样描摹基础后,熟练运用平针、套针等基本针法塑造形态,或大胆将平面构成元素通过丝线色彩与质感进行抽象重组。刺绣过程不仅锤炼了学生的耐心与细心,更实现了二维设计稿向三维触感肌理的转化探索,深化了对 “形态与肌理”“秩序与变化” 关系的理解。

AAFC7

泥塑工艺

“泥塑工艺” 区域中,学生从拉胚塑形学起,熟练运用揉捏、刻画等技法,将温润泥土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生活器皿。泥塑创作既完成了三维空间中 “基本形” 的群组构建,又实现了对材料特性、比例尺度、空间体量的综合把控,让学生真切感受从无到有的创造乐趣与材料对话的奇妙体验。

古文胜老师观摩指导后介绍了书院可以结合专业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基础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精髓,更有效训练了观察力、造型能力及材料工艺感知运用能力,为设计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FB7A8

课程负责人盛罗生提出,本次实践核心是让学生将 “基本形抽象与群组” 课堂理论,在不同材料、色彩、技法的具体情境中验证创新,学会跨越媒介进行形态语言转换表达,为应对多元设计项目奠定基础。徐茵老师也提到,学生展现出极高的创作热情与创造力,不仅掌握三项传统技艺基本流程,更通过跨媒介综合材料实践拓宽审美视野,激发探索勇气。

此次美育浸润实践,是学校构建 “大美育” 格局、推动 “五育并举” 的生动实践。学生在与传统对话、与材料互动中,既提升专业表现能力,又根植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深刻领悟非遗技艺中的匠心智慧与文化精神,明确未来设计师的文化使命。这场融理论、实践、美育、思政于一体的沉浸式课堂,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注入创作灵感与动力,为其打造兼具民族气派与现代精神的设计作品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篇:军训回忆|迷彩绘成长,戎装写青春